李律师的意见是:淘宝平台应当遵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假一赔十”。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懵:法律究竟规定了几种赔偿倍数?如果既有法律规定又有商家自行约定赔偿倍数的情况下,到底该以哪个为准呢?

今天我们就好好梳理一下。首先,关于假货赔偿倍数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存在于两部法律之中。第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

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普通商品,若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

而另一部《食品安全法》第148条则规定,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如此看来,在一般情况下,非食品类商品按“三倍赔偿”,食品类商品则可以要求食品价款的“十倍赔偿”。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商家各种各样的承诺,比如“假一赔二”“假一赔一”甚至“假一赔十”的声明或者合同约定。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赔偿倍数呢?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法律概念——强制性法律规定。强制性法律规定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将面临相应的严厉法律后果的法律条文。

通过上面学习《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会发现,“假一赔三”出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章法律责任部分,“假一赔十”则出自《食品安全法》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出现在法律责任章节的这两种赔偿条款,意味着它们都是强制性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随意更改或免除。

淘宝平台购买假茅台酒的案例,我们来具体运用法律来分析应当采用哪种赔偿标准:

第一步,我们需要确定适用哪部法律。由于江先生购买的是茅台酒,属于食品范畴,《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假一赔十”规定是对特定商品的特别保护,且根据我国法律适用原则中的“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在食品安全法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假一赔十”的规定,而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假一赔三”。第二步,我们来剖析淘宝平台提出的应依照平台规则“假一赔三”的主张。淘宝平台的这一规定实际上是降低了《食品安全法》设定的赔偿标准,试图免除自身的部分责任。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食品安全法》关于“假一赔十”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淘宝平台无权通过自定平台规则予以降低或免除。因此,淘宝平台提出的“假一赔三”主张在法律层面上是站不住脚的。

想必大家现在都已经明白了,什么情况下假一赔三 什么情况下假一赔十。但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 有没有高于三倍或者10倍的赔偿或者低于三倍或者10倍赔偿的情况?

我们继续上干货,继续扩展学习, 如果经营者承诺“假一赔24”或“假一赔15”,在法律上其实是可行的。因为无论是《食品安全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赔偿规定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兜底保障。若经营者通过合同、规则公示等方式自愿承诺高于法定赔偿倍数的赔偿数额,那么这是对自身权利的合法处分,法律是认可的。

所以,一旦发生售假问题,消费者有权主张按照平台承诺的高于“假一赔三”或“假一赔十”的倍数进行赔偿。在我们的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可能扮演经营者的角色,经济活动正是由消费者与经营者共同构建并推动前行。

然而,并非所有的经营者或生产者在出现问题时都需要无条件地执行“假一赔三”或“假一赔十”的规定。法律的核心在于公正与平衡,它不会无端地追究无主观过错方的责任。举例来说,如果经营者能够证明在销售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例如通过合法正规渠道进货并已尽到审慎查验义务,则只需承担一般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退货、换货、维修或是相应的损害赔偿等。

而在食品领域,只有当食品销售者确实明知其所销售的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进行销售时,才会被要求承担“假一赔十”的法律责任。反之,若销售者能够证明自己并非明知产品存在问题,则同样只需履行一般的违约责任即可。

法律旨在维护公平交易环境,鼓励诚信经营。对于经营者来说,确保商品质量、依法依规经营、积极履行告知义务并留存相关证据材料至关重要;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并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也同样重要。在买卖双方的互动关系中,法律不仅规范约束,更起到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       

图片

广东法铸河山律师事务所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旗峰路200号东莞万科中心一区二号楼1201-1203室,邮编:523000

联系电话:13712832340 ,李律师(微信同号)

Leave A Comment

Recommended Posts